不过,昨日《广州日报》的一则报道,替猪肉找回了肉类食品的尊严:中山养殖户“芳姐”,只用自种稻谷和青菜喂猪,猪病了也不打针,只用中药调理,这样的猪肉叫价46元一斤。
如今,想在市场上买到健康美味的猪肉,可真是一件难事,但要养一头健康美味的猪其实很容易。如果有机会到真正的农村,吃吃农民养给自己吃的猪,你就会发现几乎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所以,无论是肉菜市场,还是餐饮行业,都爱用“农家土猪”这个概念来吸引消费者。
猪肉能否卖高价,取决于消费者是否相信它是真正的好肉。上述报道中的一位李小姐就说了,“价钱能卖得这么高,质量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高价,所以高质,这是李小姐的逻辑。当然,这个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倘若有骗子将普通猪肉标价500元一斤,李小姐岂不是要认为此肉乃神品?高价只是表面,“芳姐”的猪肉能卖46元一斤,还是因为她有现成的与众不同的养殖场和养殖流程供消费者验证,给消费者信心。“芳姐”的经历,也给了养殖业户启示:即便是最传统的行业,也可以通过不断创新获得高附加值。
46元一斤的猪肉,并不算什么纪录。据《西安日报》报道,就在几天前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陕西省周至县一家养殖场就展出了60块钱一斤的猪肉,据说,这家养殖场的饲养员每天会与猪亲情接触,还给猪发玩具,以消除猪的寂寞、沮丧和孤独———这已经超出了生态、健康的概念,到了人性化养猪的层次了。这种不寂寞、不沮丧、不孤独的猪肉,据说供不应求。这还是在西北地区,以珠三角的消费能力,80元一斤应该都不在话下。在中国,高价货从来不担心销路,因为有钱人确实是多啊。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猪肉生产力也提高了,因而相对而言肉没那么贵了,吃不上肉的人也已经不多了。只是,猪肉的普及,是以品质下降为代价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家纷纷追逐“农家土猪肉”和各种概念的高价肉中得到验证。有关部门的检验检疫,只能保证市场的猪肉没有安全问题,却没办法保证其味道鲜美。当然,吃肉从追求有得吃到追求安全,到追求美味,可见群众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既得陇,复望蜀,吃上了肉,还想吃点好肉,也不介意多花点钱,这正是“芳姐”们有市场的原因。有,也够多,只是不够好,无法满足民众不断提升的对于品质的需求,猪肉如此,其他方面也莫不如此,这简直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通病,当然,也应该是各个领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