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殖业已实现了由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转变,特别是养猪小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成为养殖业的一个亮点。但是,养猪小区在为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猪舍设计规划不合理养猪小区内,在圈舍设计和规划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致使圈舍冬不暖夏不凉。隔离舍和隔离带没有,且由于场地有限,又盲目扩大规模,母猪、仔猪、育肥猪同舍饲养。小区入口处和每栋圈舍门口处没有消毒设施,如消毒池、紫外线灯、更衣室等。即使有消毒池,消毒池里面也经常是空空如也,消毒设施成了一种摆设。户与户之间间隔距离太近,一旦发病,易造成疫病的大面积快速传播。
引种渠道不统一、不安全在引种时由于对品种了解认识不足,所引品种来源较广,品种质量不高,如久不发情、屡配不孕、流产、产仔率不高等。特别是养猪小区的养猪户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引种制度,随意、到处、盲目引种,在引种的同时也使其他疫病趁机而入,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疫病防疫不科学、不重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养猪户没有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的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而是人云亦云,随意性较大。有的在购回仔猪后没有隔离饲养观察,也不了解别人的防疫情况,就立即注射疫苗或是混群饲养,结果致使处在潜伏期的猪发病,在应激的条件下,很快造成大群发病;有的在购买疫苗时没有详细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不能正确操作;有的所购疫苗质量低劣或者贮运方法不当,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有的防疫时存在侥幸心里,不能按时按次免疫。
饲养管理不科学在饲养管理时,只凭经验,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猪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来饲养,结果导致猪只发育不良,不发情,产仔率低,成活率低,胎儿发育不正常,抗病力差。
病死猪随意丢弃有些养猪户为了省事,偷偷将发病死亡的猪到处乱扔,人为地造成各种动物疫情的传播和扩散,特别是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对养殖业将造成严重的威胁。
小区内环境污染严重很多养猪小区没有建设粪尿等污物的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粪便发酵池、粪便三级沉淀池等,造成粪尿等污染物未经处理而随意堆放和排放,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各种动物疫病的传播。
面对日益突出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科学规范养猪小区建设在建养猪小区时,一定要按照《河南省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每个小区要成立一个协会,对整个小区的养殖户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包括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科学的免疫程序,统一引种,统一销售,定期作抗体监测,科学诊治,严禁小区内的养殖户间频繁不设防交往,以及外来人员未经消毒随意出入等。
规范引种渠道,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为了避免新的疫病传入,在引种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从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养猪场或达到无公害产地认证的猪场引进健康、高质量的猪种。在引进猪种时应从非疫区引种,并索要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引种回来后应严格隔离观察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健康合格后再混圈饲养。同时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培育出适合当地的、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合市场需求的猪种,坚持自繁自养。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依靠畜牧部门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依靠各乡镇成立的养猪协会,严格制定和实施综合的疫病防治措施和制度。
加强防疫和消毒意识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重点防治多发病、常发病。另外对圈舍、器具、饲养人员、进出的车辆等不同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浓度,并组织人员认真落实,防患于未然。只有加大科技投入,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一定要根据猪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饲喂相应的饲料,即“啥猪喂啥料”。喂猪一定根据猪的生理习性,定时、定点、定量,千万不能饥一顿饱一顿。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养猪小区一定制定严格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其处理标准要按照GB16548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养猪户之间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如发现违反规定者,取消政府提供的一切优惠和扶持政策(这一点应在小区建设前,由准备进入养猪小区的养猪户签订承诺书,否则不准进入养猪小区)。
合理处理废弃物新建的养猪小区在建设时一定要建设粪尿等废弃物的处理设施,老的养猪小区没有废弃物处理设施或实施不完善的,要采取措施实施改造和完善,将粪尿等污染物合理处置利用,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