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     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养猪业要把节粮摆在战略高度

2010-07-06 09:29:49 作者:reder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0评论 0
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耕地面积却越来越少;由于能源和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粮食生产的成本愈来愈高。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严重不足,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

  除了人们日常食用,饲料业在我国已成为粮食消耗的第二“大户”;在粮食类饲料的消耗总量中,猪饲料的消耗又占50%以上。如何在发展养猪业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粮食,成为养猪业生产中一个重大课题。

  猪是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的直接消化和吸收利用极为有限。特别在现代养猪业中,青粗饲料对粮食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小;我们应该把怎样在养猪生产中节粮,摆在战略高度的地位来予以考虑。在此本老倌就如下几点谈一谈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业内同仁讨论和参考。

  一、 疫病造成的饲粮浪费不可忽视

  近年来,疫病不但是制约我国养猪业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饲料浪费的最大祸首。不但使花费大量饲料养出的产品成为不名一文的废品,猪带病生长对饲料无效使用造成的浪费可能比死亡更为严重。疾病造成母猪生产能力的下降,每头母猪年提供仔猪数减少,但母猪饲料的使用减少却很有限;在育肥过程中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不知不觉中让大量饲料如流水一去不返。

  要解决疫病这一难题,光靠目前通行的常规方法可能已无济于事。我国养猪业行业本身由于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多年来一直受到市场盘剥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还没有涌现出有实力引领养猪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龙头企业。畜牧科研机构长期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使集中研究力量解决比较重大的问题几无可能。浮躁的社会风气,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让一些较有才华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所作为。06至今几乎席卷全国的所谓“高热病”让养猪业者束手无策,就是以上所述无可辩驳的明证。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由中央政府出面,整合各方面资源,配置合理的机构,解决生产上不断出现的问题。“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中华泱泱大国,辈辈自有才人出,在合理机制下,解决非典时出了个钟南山,解决养猪业中的猪病问题,难道就不可能有“李南山”?

  二、优化品系组合,培育新品种,提高生长性能

  不同的品种对饲料的耗量差异很大,生产相同重量的猪肉,原则上瘦肉率较高的品种对饲料的消耗相对要少得多,脂肪型品种对饲料的耗量要高得多,这不但在理论上如此,在生产实践中也已经得到验证。目前生产上杂交组合的利用已十分普遍,而各种组合之间猪的生产和生长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优化和选择最佳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和生长性能优势,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养猪企业或猪场就能圆满完成的。我们的专家不应当因此项工作科技含量不高而放弃这一方面的研究。

  千万不可放弃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我们国家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品种中很多都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如有的品种对粗纤维消化吸收利用的能力很强,有的品种母猪的生产性能是现在国外引进品种无法企及的,有的品种抗病能力和其它抗逆性也大大优于现在国外的引进品种,现代育种技术提供了把这些优良性状组合成优良新品种的可能。不可否认我们的畜牧研究工作者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但大多是半途而废;而少数几个比较成功的自已培育的新品种,其优良性状尚未稳定或整体生产性能远不及国外引进品种,研究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做这些工作的人也自感功成名就而不能为继。养猪业中现在最缺乏的不是大量的研究人员,而是像袁隆平式的对事业坚忍不拔、对名利淡薄不齿的精英和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机构那样的团队。

  我国对畜牧研究工作的整体投入按说也不算少,问题的关健是第一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第二这些投入的大量资金消耗在人员的维持上面。笔者一介草民,对这些问题本不该也不能说三道四。但国家的决策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各层各级的研究所都在做些什么事情?这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中有多少是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研究经费(包括品种资源保护费用)都用在什么项目抑或是流向了谁的腰包?改革,改革,改革,决策者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改革一下:撤消一部分名存实亡的各层各级的畜牧研究机构,集中组合成或加强现有的专门的研究所,如养猪研究所或猪育种研究所等等。这样也许国家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用不了几个五年计划,我们自已就能培育出不弱示长白约克一类的新品种。

  关于优良猪种目前的现状是引进引进再引进,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太迫切,这种引进无可非议。但是重复的引进似乎不是十分必要,有些养殖单位为骗取上面项目扶持资金为目的的引进更无必要可言。业内同仁都有相同的感慨,近年猪的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虽然也有其它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滥引品种带进新种病源的因素大概没多少人否认吧?我们国家的外汇虽多,总还不至于多到用之不尽的地步,更没有非用这些外汇买进新种病源的必要。笔者冒昧地说一句,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引进品种产生积极作用的影响,可能被引进新的病源等消极影响完全抵消殆尽。如果政府规范一下,只有育种研究机构有权引进国外品种,通过驯化,稳定其优良性状,踢除传播新种病源的风险,然后以对中国养猪事业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再推而广之,这样也许情况会好得多。

  三、改变养殖结构对节粮养猪的意义

  目前我国养猪的结构是规模养殖场与农村散养同时并存,这两种形式还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这里暂且把“专业”和“兼业”做为分界线,而不是目前通行的把养殖的规模作为分界线。我这里“专业”是指从业者把所有的或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养猪事业,所有的或主要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养猪来支撑,并且长期地而不是间断性的从事养猪。反之是兼业。当然,专业的养殖规模一般也不是很小,但是有的规模大的养殖场不是常年养猪,有的是投机性质的,即猪价高时大养,价格低谷时立即休养,这种规模猪场一般不养或很少养母猪,上得快,跑得也快;有些甚至是以骗取政府政策性补贴为目的。这里所指专业和兼业的区别主要不是规模,而是指养殖的水平和养殖的连续性。一般来说,专业养猪场、户养殖水平高,饲料配制合理,饲料利用率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生产的产品比一般的节省饲料10%以上。而且专业养猪场户猪群健康状况好,在这一点上节省的饲料更多。

  从生产方式来区分,主要有自繁自养、母猪饲养、育肥猪饲养和种猪繁育四种方式。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培育新品种的育种场或育种公司,所谓繁育只是引进国外品种进行继代繁育。母猪饲养以散养为主,规模猪场以供应商品仔猪为主的很少,因每次价格低谷时对母猪饲养场户的打击最大,所以这类猪场很难发展。育肥猪场仔猪来源大多数来自千家万户,尽管这种养殖方式疫病风险大得多,不少疫病的流行可能与这种猪只的大流动有关,但由于经营方式灵活,猪源多价格低时少养或不养,预期肥猪价格上涨时往往仔猪正处低谷,这时购进仔猪真可谓一本万利,所谓养猪“赚钱”大多是这类养猪场户。自繁自养猪场生产稳定性好,对匀衡市场供应所起的作用最大,养殖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高得多;但由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起伏太大,这类猪场无法规避市场风险而举步维艰。还有一种被群众称之“官场”的,即有政府扶持或补贴的猪场,如某些称为“储备基地”和“菜蓝子工程”之类的;这类猪场大多是有一定背景的,一般不依赖养猪本身追求效益,表面上规模不小,但实际上存栏不稳定,为应付上面检查时存栏多些,有的甚至“借猪”应付。

  所以,政府决策机构如果把有限的养猪业扶持资金向养殖水平较高、自繁自养类型的猪场适当倾斜,从长远来看不但能对优化养殖结构、匀衡市场供应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因疾病减少,饲料利用率提高,从而减少饲料粮紧缺的压力

  四、加工业副产物和农业废弃物生物饲料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粮食和油料加工的副产物如糠麸类和饼粕类在养猪饲料的应用已很普遍,但如何经济有效的去除其中影响猪只生长的不利因子,提高利用效率仍大有文章可做,如米糠中的植酸盐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高梁糠中的单宁、豆粕中的脲酶、菜粕中的异硫氰酸酯、棉粕中的游离棉酚等。近年来随着工业用乙醇加工和其它粮食精加工工业的发展,制糖和酒类酿造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前途可能更为广阔。目前一些城市已经提倡拒绝或禁用餐饮残余物喂养的“垃圾猪”,但是这种城市垃圾的如何无害法处理、如何充分利用倘未见权威的报道。这种城市垃圾的数量目前虽没有较为确切的统计,但其数量的庞大是可想而知的,合理的、无害化的利用对节约饲粮的意义十分重大。

  粗纤维和淀粉、糖类的基本物质都是碳水化合物,理论上应该都可以做为动物的能量来源。从产量上来说,做为农业废弃物的秸杆类可与谷物籽实相比美。除少量做为反刍类动物饲料被利用外,大多都被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里笔者不妨狂言一句:如何利用物理、化学或是微生物方法处理,使之变废为宝,供动物吸收利用,这项工作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意义和贡献,决不亚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相关文章
  • 验证码:
返回顶部

技术服务:0731-86125880(刘教授) 84617366(张教授)84680800(蒋老师) 营销服务:0731-84693800(黄经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意见与投诉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 绿叶公司 湘ICP备050147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