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后,生猪供大于求,养猪户因生猪价格低亏本和受疫情影响,纷纷宰杀母猪并退出养猪业。据南宁市物价局监控显示,2007年下半年,因供小于求,价格飙升,生猪每公斤一度高达19元。后来,政府开始扶持养猪业,加上受利益驱使,出现“全民养猪”的局面。如今,两年多过去了,生猪出现供大于求,价格再次暴跌,每公斤只有9元,令养猪户很受伤。
现象:卖头猪亏200多元
6月3日上午,一辆货车驶入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林老板的养猪场,一头头生猪被赶出猪舍、称重、抬上车。此时,林老板的妻子并没有帮忙,而是情绪低落地坐在一旁数着:“1、2、3……”当她数到80时,最后一头猪被抬上车。那一刻她哽咽了,因为每卖出一头猪,就意味着他们要亏200多元。
据测算,目前饲养1公斤生猪的成本约11元,林老板的猪以每公斤9元出售,1公斤亏2元。他说:“因为猪价低,我多养了几天,这80头猪的均重接近115公斤,每头猪约亏230元,80头猪共亏本18400元。”由于生猪超过110公斤就会多长肥肉,猪贩不愿意收,而小的猪贩又不愿意要,因此这批猪必须尽快出手。
如果只亏这点钱,林老板不会怕,他怕的是养猪场里待售的400多头猪都卖不上价。他说,“我平均每月有80头猪出栏,此后几个月,若生猪价格不涨,我就亏死了”。
从生猪的售价看,林老板还算幸运。在南宁市四塘养猪的黄老板,与林老板同一天卖了10头猪,每公斤只卖8.4元。黄老板说,林老板的猪是瘦肉型猪,而他的猪长得比较肥,所以售价低,亏得更多。
当然,因饲料、防疫情况、出栏率和人工费用等因素的不同,养猪的成本有高有低,但总体上相差不大,因此众多养猪户要踏进亏损之列。
6月11日上午,记者从南宁市商务局了解到,当日每公斤生猪的交易价格在9.4元到9.8元之间徘徊,与一周前相比有所回升。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一周前生猪价格“跌到底”,是因为部分养猪户受疫情影响抛售所致。
影响:要撑到无力支撑时
面对生猪价格低谷,众养猪户备感压力大增。
林老板介绍,他从2004年进入养猪业,如今发展到40多头母猪,生猪年出栏量近千头的规模猪场,在江西镇排在前几名。他说,这几年养猪是赚了一些钱,但如果猪价持续低迷,他最多可撑一年——即能承受的底线是赔20万元。如果猪价继续走低,他只能忍痛宰杀母猪退出养猪业。
林老板分析,如今他就像进了股市被套牢一样,无法全身而退。为了优化猪种,他两年前花高价外购母猪,一头小母猪1000多元,如今正值母猪繁殖的黄金阶段,他舍不得卖。林老板属自繁自养型养猪户,这是规模养猪场的普遍规律。规模养猪户想退出养猪业,因为有上述顾虑,退出并非易事。
龙老板(女)是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养猪业的,可以称得上养猪业的“大姐大”,目前她的存栏量有两千多头。她说:“几十年来,我风风雨雨都过来了,但这次不容乐观。”为了拉动生猪价格,她动用关系,从广东找来不少猪贩,收购南宁市场的生猪。她说:“我这么做,是想为养猪户树立信心。”
船小好调头。对于小规模的养猪户和散户来说,进退相对容易得多。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虽然差,但由于只养数量较少的生猪,很容易脱身。比如谢老板的养猪场只能容纳30头生猪,没有母猪,只要这栏猪卖掉,虽然亏了一些钱,但可以无牵无挂退出。
说法:生猪价格周期作祟?
据商务部门统计,2005年前后,生猪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加上疫情严重,每公斤猪价徘徊在9元左右,广大养猪户亏钱了纷纷宰杀母猪、退出养猪业。一养猪户介绍,那时候饲料价格比较低,养一头猪亏本100元,“当时养猪的以散户为主,见养猪赔钱,很多人迅速退出,为后来的生猪涨价埋下伏笔”。
生猪存栏量随着养猪户的减少而减少,到2007年下半年,养猪业潜在的危机爆发,生猪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生猪价格飙升,物价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当时每公斤生猪一度涨到19元,各地闹起了猪荒。此时,养猪户卖一头猪可赚600元以上,利润比平时至少高出3倍,2005年以后选择坚守的养猪户都大赚一笔。受利益驱动和政策因素影响,此前退出养猪业、甚至没有养猪经验的人看着眼红,纷纷筹集资金扩容或新建猪场,疯狂增加养猪量。
6月11日,南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雷波介绍,2007年生猪出现供小于求,受经济利益驱使和政策引导,确实有很多人进入养猪业,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大大增加。2009年,南宁市生猪出栏476万头,比2008年增长8.2%,预计今年的出栏量将比2008年增长15%至20%,确实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
供求关系的变化,令生猪市场出现了价格周期。从2005年到2007年底,生猪价格从低谷到高峰;从2007年低到2010年6月,生猪价格又从高峰到低谷,变化过程形成了不规则的波浪线,6年一个轮回的生猪价格周期,令养猪户摸不着头脑,很受伤。
龙老板介绍,在她进入养猪业的50余年里,生猪市场价格周期过去至少是七八年一次,如今6年一次,时间短了,价格波动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