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决策层全力防守“3%”CPI底线时,国内上市公司看不上眼的农产品市场,却成了外资大鳄眼中的“香饽饽”,国际资本不断涌向国内农产品市场。
猪肉价结束3个半月下跌
猪无半年贵,相反,猪也无半年“贱”。数据显示,连续3个半月的猪肉下跌周期已经结束。
据商务部监测,截至4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价格平均为9.85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6%。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猪肉批发价格平均为14.58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2%。
据了解,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猪粮比价持续走低,导致养猪户亏损,部分养猪户已经缩减了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商务部表示,目前每出栏一头肉猪约亏损150—200元,生猪存栏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4月7日,用来衡量养猪利润的猪粮比价已下降到5∶1,低于6∶1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
对此,继4月13日商务部启动收储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后,4月20日,商务部再次以公开竞价方式收储今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业内人士表示,商务部此举一是力促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回升,将猪价比提升至合理区间;二是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使不少养殖户亏损惨重,两周内中央两次启动收储,足见短期内对猪价止跌回升的强烈信心。
“猪周期”加剧CPI压力
猪贱伤农,但提高猪肉价,CPI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我国CPI走势具有明显的“猪周期”特征,猪价涨,则CPI涨,猪价跌,则CPI跌。这主要是由于CPI主要统计了八类商品的价格变动,其中食品在CPI中的权重为33.2%,而猪肉价格又占据了食品非常重要的比重。本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有利通胀预期适当降温。但此时重回上涨通道,CPI的压力不小。
而就在猪肉价格稳中回升时,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4月21日,该系统监测下的13种蔬菜价格全部上涨。另外,西部大旱让很多土地减产甚至绝产,对于当地粮食的供应产生了极大困难,因此也诱发了部分地区米价的上涨。
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育种室张凤鸣表示,目前农民对手中余粮销售还持观望态度,等待价格上涨,加上西南大旱一些大米收购后直接运往南方,导致大米的供应量不是特别充足。加上年后学校、食堂、工地等大米的需求量比较大,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大米价格上涨。
猪肉上涨,蔬菜上涨,米价上涨,有专家表示,农产品全线上涨的局面将逐渐成形,到时3%的CPI防守线将被轻松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