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     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演讲:中国生猪养殖模式的变化趋势

2009-12-18 10:08:55 作者:reder 来源:冯永辉 浏览次数:0评论 0
编者:去散养化已经是一种潮流,冯永辉先生从自己的视角,清醒地分析,得出了与乔玉锋先生一致的结论!——《中国生猪产业高峰论坛》实录。

 演讲人:中国生猪预警网 冯永辉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生猪养殖模式的变化趋势解析。报告大概有以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我国生猪养殖模式的一个概括,第二生猪养殖区域布局,第三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的推动因素,第四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的变化趋势,最后是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的趋势。

  1.我国生猪养殖模式

  目前养猪生产结构的最小的单元有三种,一种是专业的母猪养殖户,一种是专业的母猪养殖户,还有一种是自繁自养养殖户。中国生猪养殖业主要就是这三种单元结构。我们按照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我们对不同的养殖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

  1.1 专业育肥猪养殖

  首先来说一下专业的育肥养殖户,他们为什么存在呢?首先它这种专业育肥的周期非常短,他的仔猪只要4个月就能够出栏了,在这个时候,它的母猪和仔猪的养育风险就转嫁给了母猪养殖户,自己只承担了4个月之后的育肥猪的养殖风险。所以相对来说它的市场风险比较小。这些养殖户绝大多数存在于我们的粮食主产区,像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

  优势: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后市的判断,自主控制每次购进仔猪的数量,固定投入相对较少、成本较低。因为育肥猪只用养殖三四个月便可出栏上市,周期较短,因此市场风险较小。

  1.2 专业母猪养殖

  专业的母猪养殖户,这个可能就是咱们比较传统的养殖户,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家就养一两头母猪,然后母猪一年产一两窝,除了自己吃,然后供应社会。这是我们传统养殖模式里比较多的,主要是专业母猪养殖户和专业育肥养殖户。过去由于资金势力受到影响,所以大型的养殖场比较少。专业的母猪养殖的主要优点就在于,它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回报得也比较快。

  母猪主要从附近较大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者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

  母猪养殖户对专业育肥猪养殖户的依赖性较强,面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虽然每家养殖数量较少,但因养殖户数量较多,所以,这部分养殖户在某种程度上可称得上是“中国生猪生产的发动机”。一旦遇到行情低谷,这部分养殖户的行为可以决定后市行情的波动,如:假如低谷期,母猪养殖户普遍淘汰母猪,整个养猪业至少要1年以上的恢复,生猪供应长期受到限制,行情也将因此大幅跳动。

  

  1.3 自繁自养(小规模)

  第三种就是自繁自养的小规模养殖户,我们所说的小规模养殖户大概就是一般为圈养母猪十头以下的这些养殖户,为小规模养殖户,大概的年出栏量在200头左右,这部分在可能在五年以前,在2007年以前,在中国占的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从高热病以后,现在可能这部分占的量很少了。从2007年到现在,有一部分是从自繁自养的小规模养殖户里发展过来的,用我们行业内养猪的人说是,这两年出现的中小规模的猪场,他们是吃胖了的散户。而经过2007、2008年两年的高盈利,资金充足了,然后母猪扩栏了,扩栏的规模也不是非常大,不超过100头母猪。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吃胖的散养户,其实他的观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从种猪到商品肉猪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本身就可带来增值,提高盈利水平,降低风险。但因这种养殖模式需要从种猪养到商品猪,所以,整个生产链条较长,投入较大。因此,受资金实力、环境等因素制约,自繁自养的养猪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

  小规模的自繁自养户部分是由专业母猪养殖户转变而来,例如,行情差时,仔猪价低,舍不得卖,便自己养着,直到出栏。往往仔猪价低时行情差,但当仔猪育肥出栏时行情已经好转,反而盈利较好,于是便从养母猪卖仔猪逐渐转变为自繁自养。规模逐渐扩大。在我国,这部分养殖户数量庞大,不分地域,各地均普遍存在。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中坚力量。

  1.4 自繁自养(中大规模)

  中大型的自繁自养规模养猪场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较大。中大规模养猪场的存栏母猪数量在5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在1000头以上。

  中大规模养猪场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代表着各地较高的养殖水平。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安全的肉食品来源,满足人们的需求。

  后面这两组,我觉得可能会是中国养猪业长期发展的趋势,长远的趋势会是自繁自养,然后是多种规模,或者是部分地区是大规模。这种企业的要求就是资金实力不是一般的农村的一些散户可以达到的,可能100万的资金是很低的一个门槛而已,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1.5 一条龙养殖企业

  一条龙的养殖企业是近两年来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就是大量的外投资金,包括我们上下的产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始向养殖企业来扩张,拉长他们的产业链,增强市场抵抗力的能力。像双汇、雨润、正大企业,中粮集团,这些龙头企业在向一条龙整个产业链上延伸。

  

  养猪业上连种植业、饲料加工业下连屠宰加工、零售业。从产业链开端至末端,实现了大幅增值。因此,有部分养猪场在规模不断扩大后开始拉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自己的饲料加工、生猪屠宰,部分甚至做到终端零售。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产业结构越来越完善。不仅实现了高产值,高利润,而且还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这种一条龙的养殖企业严格意义上的讲不应该称之为养殖企业,而应该称之为食品集团,如双汇、金锣、雨润等集团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位于产业金字塔的最顶层,可以带动各地的养殖业,而且还连接着终端消费市场,随时传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化,调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虽然这部分企业并非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但却对整个养猪业,以及以养猪业为核心的主附产业链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们是各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也是我们研究产业链条变化的重点样本。

  2.传统养猪模式的利弊分析

  大家可能都比较关注这两年过山车一般的行情,还有这两年的猪病,然后大家分析之后觉得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散养,因为散户太多了,他们想干就干,想出就出,行情好就上,行情不好就出来,非常的有随机性。因为咱们的养猪行业没有市场门槛,没有像其他行业的需要从政府拿批文,养猪行业不存在这个情况。所以它没有市场的准入制,也没有准出制。所以说大家把这两年出现的问题很多都归结到散养上,也觉得一定要把散养消灭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存在于中国的社会,它肯定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假如城市化的进程需要20年、30年,那么现在农村大量的人口涌向哪里去?疫病可能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当病猪死掉以后,散户有更多的选择了,因为宏观经济发展比较好,到城市里面完全可以找到一个风险比较小,不用投入大量的资金,也能够获得同样的利润的企业,这就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所以说中国的散养要消灭,不是靠疫病来消灭,也不是靠咱们的养殖者来消灭,而是全国人民必须把宏观经济发展好了,增加了城市,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它自然而然就到城市里面去了。所以说散养只能说占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但是消灭它,我估计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很不现实的。它之所以存在,优点突出:

  2.1优点:

  (1)可以及时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

  (2)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3)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解缓就业压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长;

  (4)因其投入较少,所以与大型养殖场相比,机动性强,较易规避市场风险;

  (5)饲料产品使用量少,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流通面小,多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2.2缺点:

  像西南地区,自家养了一两头猪,到年底了杀一两头猪,做腊肉,其他多余的才卖出去。这种就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情况下的一种存在的模式。首先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缺点也很明显。

  (1)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畜禽疫病防治、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利于疫病的防治。

  (2)不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猪只的生产性能难易最大程度发挥,饲料转化率低;

  (3)从饲料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养猪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其负面影响更大:虽然散养对饲料产品的使用量较少,但部分养殖户受利益驱使,违禁添加“瘦肉精”等药物,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4)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加大了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一旦发生问题,特别是传染性疫病,很容易扩散,造成大范围的影响。由于无法掌握畜禽产品的饲养和生长情况,对畜禽生产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当其流向市场时,更不能保证其质量安全,这对畜禽产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危害性因素。同时,他们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威胁,猪价过山车一般,这是中国生猪市场的现状。

  3.规模养殖的主要优劣

  3.1规模养殖的主要优势

  规模养殖的主要优势就是技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还有综合养殖效益比较稳定,还有就是企业一旦做大了,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更多,所以规模养殖场他们就不敢轻易地用违禁药物了,用泔水养殖了。咱们散户用泔水养殖是很普遍的,过去很普遍,现在可能有的地方治理比较严格一些,有些减少。但是规模养殖场你让它用泔水养殖,可能就不敢,一旦被媒体曝光了,对于企业是一个灭顶之灾。

  3.1.1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

  3.1.2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

  3.1.3能够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

  3.1.4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

  3.1.5有利于工业饲料产品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2规模养殖的主要劣势

  规模养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

  3.2.1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一般的中小户资金实力有限,所以说很难发展到这种程度。

  

  3.2.2因其规模化程度高,生产过程要求严格,同时,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推广“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因此需要长期大量消耗玉米、大豆等资源。我国的蛋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玉米等能量饲料虽然短期内不会出现此问题,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畜争粮”的矛盾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加深,我国从玉米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只是时间问题。大量的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积压,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充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这个观念在十年以前,张院士就提出过,假如一旦中国的养殖业全部照搬美国的养殖模式,照搬美国的饲料配方,那么中国的玉米可能就要进口,而且进口量会非常大。我们应该感谢现在这么多的散户,没有大量去使用工业饲料,假如全部使用工业饲料,全中国人民吃粮食都是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有很多的散户,他们在利用自己的农副产品来喂猪,没有采用工业饲料。假如全部采用工业饲料,你看一看,6亿头猪,一年出栏6亿头猪,每头猪一年相当于一个半人的口粮。也就是中国的这些粮食不光是养活了13亿人,还养活了6亿头猪,还有100多亿只鸡……。假如说中国的猪全部吃工业化的饲料,全部都用了美国的配方,吃玉米,全世界的玉米运到中国都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规模化养殖长期下去的话,肯定要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3.2.3需大量消耗水、电等社会资源;

  3.2.4若生猪规模养殖企业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将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规模养殖的发展,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空气、水源、土壤、作物等造成污染。根据专家的评估,按污染负荷折算,一头猪相当于10口人,10只鸡相当于7口人,所以说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或破坏。

  4.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概况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生猪养殖的区域分布局势。为什么给大家看一下地势图呢?因为地势图直接决定了粮食产区的分布,山区肯定没有大量的粮食,只有平原地区才可以。平原地区有粮食了,你发展养猪才有可能。所以说中国的养猪主产区基本上就是产粮地区,最大的主产区是在西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就是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这就是四大主产区,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各自的养殖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西南地区相对来说气侯比较好,空气的湿度,一年四季的温度,都是比较好,都是比较适宜猪的生产,四川地区,西南地区就是中国最大的无疫区,也是最大的主产区,这个地方被称为中国的三峡水库。为什么它能这么稳定?因为他们那里散养的比较多,而且普遍在家里养母猪,他们不是为了投资,西南地区的养殖区的特点比较特别。还有就是它身处内陆,交通不便,虽然生猪的流通成本比较高,但是正是因为这个优点,它的病比较少。四川的猪基本上只出不进。只引种猪,管理得非常严格,但是它很少往里面运,所以基本上没有病。

  

  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太方便了,猪病的传播非常有利。华北地区主产区的主要优势是,是粮食主产区,粮食价格比较便宜。所以说饲料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也是刚才所说的交通太方便了,所以疫病也很多。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就是我们夏天猪病高发的地区,因为这个地区是亚热带的气侯,夏天进入梅雨季节后开始高温高湿,一旦有持续多天的高温高湿,猪的抵抗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就会大规模生病。

  东北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偏远,跟四川都属于边缘地区,所以它也主要是往外输出,不往里面输入。而且饲料成本也是非常低。

  现在介绍一下四大主产区和三大销区的关系。咱们所说的三大销区就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吃的猪肉不一样的,像珠三角他们吃的主要是湖南、两广,还有四川、云南这些地方的猪,也就是西南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主产区在供应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来供应。环渤海经济圈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在供应。就是这三大市场,他的供应是不一样的,正是这样一个供需格局才导致了今年夏天曾经有一段时间,华北地区河南、河北的猪价比南方地区都要高,当然只维持了一个多月了。原因就是华北地区区域性的缺猪了,其他主产区只有东北能够顶得上。

  四大主产区和三大主销区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的,这种产销区之间的格局也导致了不同产区的养殖模式是不一样的。

  5. 哪一种模式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5.1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

  这些年来生猪养殖规模发展非常快一个促进因素,我们感觉第一个还是宏观经济这些年一直持续得非常好。第二个就是消费的习惯,特别是结构发生了改变。第三个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连续多年,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的一个工程就是粮转肉的工程,过去一直在往南方运粮食而不是运猪肉,也不是运活猪。所以这些年当地粮食结构要调整,让粮食在当地就转化成肉。第四个就是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第五个是城市化进展加快。第六个就是产业链的不断拉长。第七个是疫病频发,技术门槛提高。小养殖户变少,我觉得这两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两个因素。假如你没有病,可能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规模化养殖绝对不会达到这种程度。因为中小户首先是资金上存在问题,第二个就是没有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达不到,防控水平也达不到,观念比较落后,所以经常发病,假如城市里还有一个相当的工作的话,他们可能会城市里工作了。假如说没有,今后还有可能要从事养猪,或者从事其他的养殖行业。第八个超常盈利使长期困扰养殖场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两年规模养殖发展得比较快,得益于最后两个条件, 2007年2008年的行业太好了,猪场都赚钱了,所以扩大规模。

  

  规模猪场要扩大规模,第一个因素是资金,第二个因素是疫病,第三个因素是环境,政策因素。

  5.2未来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变化趋势

  中国养猪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因为北方是粮食主产区,养猪作为一个粮食消耗型的产业,可能要向粮食主产区转移。第二个就是经济发达地区要向山区转移的,这是养猪对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以后。第三个就是边缘地区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第四个就是东北粮食主产区。第五是四川、湖南这些传统的主产区的定位还不会改变,就是说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5.3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

  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模式,第一农户、小规模养殖长期存在,第二规模化可持续性的养猪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规模养殖趋势是不可逆的,规模化可持续型养猪是最终发展方向!

  5.4养猪产业的产业链

  大家看一下这是养猪产业的产业链,养猪业是核心,其他的饲料业,还有屠宰加工业,还有屠宰加工行业,完全依附在这个行业上。一旦养猪业出现问题,这三个行业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2007年2008年以后有大量的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屠宰行业的龙头企业,进入到养殖这个环节,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养猪业才是这个产业链的核心,你不进入到养猪行业,那么你整个行业的风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降低。目前进入养猪行业的主要就是这三的类,第一就是饲料为主的龙头企业。第二是屠宰为主的龙头企业。第三个就是冻肉、粮食加工等其他行业。他们要进入这个行业的话,谁更适合呢?谁优势更加明显呢?首先它要解决两个问题,两大风险,就是养猪行业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风险,第一个是疫病风险,这是第一位的,第二个是市场风险。外行进入养猪,你不具备任何的优势,除了资金方面,没有其他的优势。最具有优势的就是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饲料企业首先解决了一个饲料的问题,拉长了产业链。屠宰企业首先解决的是一个后援的问题,拉长了产业链以后,降低了自己最大的成本。饲料行业进入到养猪产业是解决了饲料消费的问题。

  我们来评判中国养殖业到底是哪一种模式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我觉得这四个标准是必须得看的,第一个就是食品安全,第二个是环境的压力,第三个粮食安全问题,第四个就是社会就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猪模式,即一种多元化模式。美国有自己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少,而且科技发达,所以可以发展大型集约化养殖。欧洲也有自己的国情,欧洲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和我们比较像,但欧洲的整体经济水平,区域发展没有我们这么不平衡。我们的国情即有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等劣势,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四川农民的收入和广东农民的收入,差的不是一点儿。所以我认为中国不应该去推广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当地情况的模式。

  中国到底适合哪种养殖模式,我觉得大家见仁见智,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关键词:生猪中国养殖
  相关文章
  • 验证码:
返回顶部

技术服务:0731-86125880(刘教授) 84617366(张教授)84680800(蒋老师) 营销服务:0731-84693800(黄经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意见与投诉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 绿叶公司 湘ICP备050147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