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     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解读“饲养成本”误区 有效降低养猪成本

2009-10-15 16:22:59 作者:admin 来源:梁皓仪 浏览次数:0评论 0
                          核心提示:      不少养猪户在猪价低迷时,刻意选用价低质不优的饲料或预混料,或以大量菜子粕、棉子粕等代替豆粕,以为这样就可以节省养猪成本、减少损失,其...
  
核心提示:
      不少养猪户在猪价低迷时,刻意选用价低质不优的饲料或预混料,或以大量菜子粕、棉子粕等代替豆粕,以为这样就可以节省养猪成本、减少损失,其实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做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对“饲养成本”的相关概念理解错误,以为所有的投入就是饲养成本,其实未必,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饲养成本呢?请看下面的解读。

  在如何降低饲养成本的措施上,不少人犯了严重错误,所作所为适得其反,结果事与愿违。更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吃了大亏却浑然不觉,而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碰上行情差才导致亏本,并把注意力放在关注猪价上,把精力与时间浪费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离高效健康养猪的目标愈来愈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饲养成本”的相关概念理解错误,因而导致一系列措施的失当。因此,猪价低迷时,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保持较为理想的赢利状态,首先要彻底纠正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全面正确理解养猪业中与“饲养成本”相关的一系列符合科学依据的概念与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多卖猪、早卖堵、卖好猪”的高效养猪目标。

投入不是成本,产出才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从汉语字面上通俗地理解,“成本”是做成某件事所花的本钱,关键在于成事。《现代汉浯词典》(2002年修订本)对成本的定义是:生产一种产品所产生的全部费用,核心在于“产品”;中国成本协会编篡的《成本管理体系术语》关于“成本”的定义则更为精准: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增值”或“结果有效”是前提。同样道理,对养猪业而言,必须是与生产出的商品挂钩的“投入”才能叫作“饲养成本”。因此,生产过程中花了多少钱的“投入”并不是成本,而只是成本构成的要素之一,投入必须与产出(商品)挂钩才能算出成本,正确的成本表达式应该是:投入÷产出=成本

  我们一般习惯于说养一头母猪一年要多少成本,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观念定位,因为养母猪的目的是要生产出健康的小猪,小猪才是有价值的产出,以产出为基准才能算出真正有效的成本。

  例如,饲养一头母猪一年大约要花4000元,这并不是成本,而只是为了生产出小猪必须付出的投入。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没有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孕,或受孕后流产、死胎,没有生产出可售商品———猪苗,则这头母猪一年来并无产出,更无增值,只能算消耗了4000元的投入,并无成本可言;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生产出15头健康的断奶小猪,则每头小猪的饲养成本是267元(4000÷15),或这头母猪同样时间内生产出25头小猪,则每头小猪的饲养成本可降至160元(4000÷25)。因此,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决定了“成本”产出多少有价值的商品才是影响“饲养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减少投入”就可“降低成本”的传统理念亟须纠正,把注意力与有效措施瞄准“产出”才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多卖猪”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市场猪价与饲养成本是毫不相关的两个独立事件
  在大多数养猪人的心目中,往往把市场猪价与饲养成本相提并论。猪价高时,很舍得增加投入,听到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用,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猪价低时,则尽量减少投人,能省则省,以为这样可以降低饲养成本。事实上,稍加分析便可明白,猪价是市场供需平衡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者是无法改变的。而饲养成本则主要由生产效率所制约,如上所述,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所决定的,是生产者实际操作的必然结果,与产品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毫不相干,因此两者呈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例如,现时出栏肥猪的价格在每千克10.5元时,很多业主表示已到赢亏的平衡点,有些猪场甚至已出现亏损状况,然而,却有江苏宜兴的夏佰新先生等少部分业主(存栏母猪200头~4000头不等)依然可以获取每千克2元的利润,每头出栏肥猪可赚250元左右

  不同猪场的饲养效益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猪价不同,而是产出(生产性能)不同,并由此导致饲养成本大不相同。前者每头存栏母猪每年生产出可供上市屠宰的商品猪(PSY)可能仅有15头左右,而后者则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步转换观念,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改善猪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PSY达到20头或以上。事实上,有经验的猪老板应该明白,饲养成本不但与产品的市场价格毫无关系,而且是个动态指标,在同一猪场内,尽管种质及所用饲料、疫苗、药物等都相同,但由于猪舍布局、饲养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素,每栋猪舍的生产性能都有所差别,因而导致其饲养成本也各不相同。

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少养猪业主之所以对“饲养成本”的理解存在严重误区,很重要的原因是混淆了“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成本概念。生产工业产品(静物,如配合饲料)的成本概念相对简单明了,投入与成本是直线相关关系。而生产动物产品(如畜禽)的投入与成本之间则是—种较复杂的动态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因时空变化而大不相同,这取决于饲养动物过程中存在一个“维持需要”的“动态成本”,假定动物的健康状况没有发生变化,达到相同上市规格的产品,多养一天就要多付出一份“动态成本”。以饲养商品猪为例,达到120千克上市体重时,如果多养一天,大概需多支付6元~8元的饲料成本,这可以粗略理解为为了弥补前阶段生长缓慢所必须付出的“维持需要”的“动态成本”。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把达到120千克上市体重商品猪的饲养时间从l80天降至150天,那么实际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了180元~240元,换言之,在未扣除可能增加那部分投入的情况下,这就是猪场老板每头猪多赚的利润。

正确判断“投入”是否有效,是养猪成败的关键
  如上所述,高效健康养猪的基本目标是“多卖猪、早卖猪、卖好猪”。然而,养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增加有效的投入就很难有额外的回报。生产实际中,往往让养猪人为难的不是是否愿意投入或投入多少,而是如何判断所投入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哪些应该投入,哪些不应该投入。因为有效的投入是对事业的投资,投资的目的是追求回报;而无效的投入只能算消耗,消耗不但无益,很多情况下还有害。例如,这几年猪病复杂,很多人都感到猪难养,很多问题却是由于业主滥用疫苗、滥用兽药导致的恶果。

  此外,不少业主在猪价低迷时,刻意选用价低质不优的饲料或预混料,或以大量菜子粕、棉子粕等代替豆粕,以为这样就可以节省成本、减少损失,其实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做法。因为当投入减少,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的时候,不但不会降低饲养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

   原来对养猪行业并不十分熟悉的韶关番灵种猪场的吴老板,近日以十分自豪的口气说,现时的猪价已令周边的猪老板感到压力重重,不少人已在亏本边缘,而他的一个以销售猪苗为主的600头存栏母猪场,每月仍有2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难怪他3年前刚接手一个连年亏损的800头母猪场,经这短短3年的精心管理,在没有额外投资的情况下,以滚雪球的方式已发展到2500头存栏母猪的规模。吴老板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观念的更新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前提,这几年与此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猪的饲养成本与市场猪价毫不相干,任何一项措施的采用与否,关健看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算,其中猪价的影响因素几乎可以忽略。实践经验表明,当猪价高时用“好料”(包括饲料和各种材料)可以多赚钱,猪价低时则可以少亏钱甚至不亏钱;相反,当猪价高时用差料则会少赚钱,猪价低时则会多亏钱。

  因此,养猪人若要获取好的经济效益,无论猪价如何,任何时候都应该采用符合科学原理,并且的确有效益的措施。


  相关文章
  • 验证码:
返回顶部

技术服务:0731-86125880(刘教授) 84617366(张教授)84680800(蒋老师) 营销服务:0731-84693800(黄经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意见与投诉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 绿叶公司 湘ICP备050147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