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亏损严重 大批散养户陆续退出市场
2010-09-13 09:45:46 作者:赵石星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0; 评论 0 条
截至目前,猪肉价格已连续上涨超过两个月;与此同时,由于不堪前期亏损压力,大批散养户陆续退出市场,或将对未来生猪生产及肉价走势造成影响,亟待引起重视。
生猪收购价涨幅近三成
于建国是栾城县的养猪户。据他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当地生猪收购价连续上涨,目前已经接近13元/公斤。按照这一价位,对于自繁自养的养猪户来说,每出栏一头猪平均能赚100元左右。
作为石家庄一家饲料公司的市场营销经理,贾徐主要负责栾城、赵县、新乐等地的饲料销售,常年奔走在上述地方的养猪场和散养户之间。他告诉记者,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后,大概从今年6月初开始,栾城、赵县、新乐等地的生猪市场逐渐回暖,生猪收购价止跌回升,目前普遍在13元/公斤上下。
赵县广发种猪场经理孙现峰也证实了猪价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在他看来,近期生猪市场的这种变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为保护养猪农民利益,国家先后启动了4次冻肉收储工作;二是局部地区的洪灾造成一部分生猪损失;三是今年春节前后局地遭遇了一场猪病,导致部分生猪死亡。
除了上述几点外,导致此轮肉价持续上涨的因素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则立秋已过,高温天气正逐渐过去,加之中秋节在即,新一轮猪肉消费高峰就要到来;其次,由于此前肉价过低,一些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不堪亏损,被迫退出养殖业,这给市场供给带来一定影响。
孙现峰分析说,今年以来,全市生猪市场行情呈现V型结构特征,考虑到前期价格一路走低,截至目前的价格上涨仍然是恢复性的,产能释放的后续影响尚未出现。
肉价上涨态势仍将持续
由于观察角度不同,从事生猪养殖产业的养殖户们对未来生猪生产及肉价走势判断虽有所区别,但总体都认为目前的肉价上涨势头不会暂停。
赵县生猪养殖户段庄成告诉记者,尽管全市肉价已连续上涨超过2个月,但是如果以周为单位来看的话,整体涨势正趋于缓和。
“在7月中旬,生猪收购价一度达到这轮上涨的最高点,11.8元/公斤,但随后开始有所回落。”段庄成说,“由于价格传导的滞后效应,目前正呈现出肉价持续上涨、猪价徘徊震荡的态势。”
段庄成认为,尽管近期生猪价格连续上涨,但是由于部分散养户退出市场,加上玉米等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综合考虑,短期内生猪价格上涨趋势仍将持续。
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现有存栏母猪5头,育肥猪30多头。由于此前当地猪价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低迷期,不少养殖户难以承受亏损压力,纷纷退出,粗略估计全村散养户减少一半以上。
“5月份的时候,我们这里生猪收购价只有5.3元/公斤至5.6元/公斤,考虑到价格太低和疫病风险,不少养殖户开始淘汰母猪,有的都清了圈。”段庄成说,“剩下的有些也不敢养商品猪,而是直接改卖猪仔了。”
散养户退出具有双重效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后,我市的生猪收购价格曾跌至每公斤8元左右的历史低价位,而且当时的玉米等饲料价格也涨到1元多,比往年的全价料还贵了1毛多,猪粮比价也跌至盈亏平衡点6:1的下方,生猪生产处于亏损状态,大多数养猪户发出“卖一斤生猪亏一两块钱”的感叹。正是因为前期生猪养殖严重亏损,我市部分散养户退出了市场。
一些市场观察人士分析,造成散养户退市的主要原因是猪肉的市场价格捉摸不定,农民养殖户担心猪养大后,怕“水涨船不高”,一旦价格回落就会吃亏,导致养殖户缺乏补栏的信心。由于猪肉市场行情波动大,散养农户抗击风险能力不足,在饲养管理、疾病防疫、良种推广等方面,散养农户不太“懂行”等。
目前,生猪市场行情仍然处在正常区间,生猪生产的总体形势也相对平稳,但类似淘汰母猪、散养户退出的产能释放行为,其所造成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不能不引起重视。
长期关注生猪养殖业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王长宗则表示,部分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退出市场,其后续影响具有双重效应,即短期内可能造成肉价波动,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生猪养殖结构的调整,是养猪业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