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该如何健康发展?养殖户如何规避风险、重建信心,真正走出“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周期波动“怪圈”?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采访了一些养殖场(户)和省农牧部门的有关专家,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分析和建言。
市场定价权,让肉价更坚挺
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涨跌,不但让消费者感觉不习惯,更让养殖户和经营户感觉肉价走势难以捉摸。
养了10多年猪的南昌金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贤跃,对于生猪市场依然看不明白。这位年饲养母猪2000多头、年出栏三元杂交肉猪2万多头的老板摇头叹息:“年前的毛猪价格每公斤还有10多元钱,现在连10元都没有了。一头猪要亏100多元。养猪就像炒股,那起伏不定的价格好像是股市K线图一样,捉摸不定,我实在是看不懂,赚钱和亏本,完全靠运气。价格再不止跌,我就要卖母猪了。”
“很多人以为养猪很容易,其实养猪比办一般工业企业还要难,是个高风险行业。”不少养殖户都有这样的感触。
实际上,猪肉价格的涨涨跌跌,只是目前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从某种程度上讲,肉价之所以如此脆弱,经常陷入涨跌“怪圈”,与养猪业的同质化竞争有很大关系。
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人士分析说,我省大多数养殖场(户)养殖的生猪品种、品质大同小异,只能根据局部地区短时间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安排生产,没有市场定价权,这就难免陷入“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的怪圈。
突围从何起步?江西银河杜仲公司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江西农大、湖南农大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他们经过多年研发,培育出了“格林米特”猪肉(GREEN-MEAT-绿色肉的英文谐音)。经农业部肉及肉制品检测中心检测,“格林米特”猪肉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主要指标都远低于国家标准,17种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猪肉高20%,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全国活体猪绿色食品A级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格林米特”猪肉在上海每公斤卖价高达44元仍供不应求。有关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全省年均饲养1000万头“格林米特”生猪,将比饲养普通生猪增收50亿元产值。
“格林米特”猪肉无疑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市场生猪供应多了,自然价格就跌;同质化的生猪多了,就没有市场定价权。养猪要有奔头,就得养更优质更健康的猪。掌握了市场定价权,生猪生产才能走出3年周期波动怪圈。
拧紧利益链,规避养殖风险
也有养猪户在这次降价潮中未受到影响。芦溪县银河镇邓家田村农民龙启满介绍,今年以来,他养猪赚了10多万元。
这个半路出家的养猪户,2009年加入了邓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启满说:“加入合作社,养猪就变得省心省力了,交部分押金,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猪仔、饲料、技术和防疫,合作社定了最低收购价,保证养殖户每头猪有100多元的利润。”
龙启满所说的,就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邓家合作社负责人说,多年来,养殖场(户)面临高利润时,蜂拥而进;面临亏损时,一起退出。多年来,由于不具规模的散养户缺乏预见性,在猪价高涨时,一窝蜂地加入到养猪的行列,直接后果就是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下降。而一旦猪肉价格下降,很多养殖户开始亏钱,于是就很快缩小养殖规模,或者直接割肉离场,从而导致新一轮的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