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本逐利本性
在CPI 与PPI 持续倒挂的背景下,高企的生产成本并不能有效转嫁,下游产业的利润将被大幅压缩。此时,高盛选择向肉类加工的上游产业链延伸,利益驱动的因素比较明显。国际资本的机会还并不止于此。这些国际资本可以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价格,同时可以一手控制中国的养殖企业,从中直接获取利润。大豆、玉米、豆粕等是农业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成本及畜产品的价格。国际资本控制农业产业链,并不一定是在国内赚钱,很有可能是通过对产业链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在海外获得相应的收益,如原材料的收益,或出口产品的收益等。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外资进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供安全、高质量和廉价的肉制品,获利显然是其首要任务。
2 、转嫁金融风险
2008 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高盛为何要在中国从事养殖业? 表面来看,此举是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移。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业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花旗、德意志等银行相继爆出巨额亏损,美林则宣布第三季度资产减记额高达57亿美元, 并计划发行新股募集85 亿美元暂渡难关。昔日华尔街的金融、地产宠儿如今险象环生,高盛选择投资养殖业,无疑是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理性行为,而目前中国市场是最稳定、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外资投向中国市场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3、 投资更趋理性
目前外资基金投资策略出现变化,日趋理性,争做天使投资家,投资重心向前期项目和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的行业转移,而农业正好符合他们的投资方向。目前,国内养殖业的集中度并不高, 提前布局不仅可以降低进入的成本,还有助于形成规模扩张的先发优势。而国内的金融资本,似乎尚未察觉养殖业的巨大商机。
4 、农业领域进入门槛低
在目前关系全球经济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外资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并高度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唯独农业,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开放态度,很多在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问题对于全球经济的利益攸关,中国的农业及食品产业链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5 、产业整合的最佳时机
“高盛养猪”背后不争的事实是外资领跑国内禽畜养殖屠宰和加工产业的整合布局。而高盛、德意志等外资投行养猪只不过是这种整合加速的一个表现而已。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散养户开始退场。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专业户养殖与合作社养殖已占到全国养殖量的40%,并且很快会超过5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国禽畜养殖行业分散,整合是行业内在要求,而大众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则为大型企业发展品牌肉、放心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养殖成本的不断提高,迫使不少中小养殖场退出该行业,行业总体处于发展低谷也为兼并收购提供了机会。
6 、充分利用中国的优惠政策
目前,国内对农业相关产业的各类补贴以及财政扶助措施同样可以惠及进入这一领域的国际资本。据了解,外资在国内直接建立养殖场会受到用地限制,而国家对于养殖用地的优惠政策和对畜禽养殖的补贴政策,以及养殖产业链前端的免税待遇,也让外资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他们不能直接接受这些好处,但是他们可通过合资、兼并和收购国内养殖场,突破养殖用地等政策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