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     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中国肉类消费的全景图和大趋势

2009-08-14 16:11:3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评论 0
  中国人口多,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当年还有几亿人口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直接消费粮食就是节约粮食,因为那个时候生产每斤畜产品一般需要消耗3斤左右的粮食。农业的家庭经营解决了人们的...

  中国人口多,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当年还有几亿人口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直接消费粮食就是节约粮食,因为那个时候生产每斤畜产品一般需要消耗3斤左右的粮食。农业的家庭经营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肉类消费出现渐进式的增长。

  一、肉类消费全景图

  最近这20多年,城乡居民统算,中国人平均每年肉类消费增加1市斤左右。现在我们分城乡居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用几句,最多十几句话,就可以大致描绘一幅:当前国人肉类消费的全景图。

  (一)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人均每天不到2两肉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肉类32.9公斤,06年为32.12公斤,07年31.8公斤。数字告诉我们每天平均不到2两肉。

  1、收入越高肉类消费越多

  城镇居民处在收入越高的人群肉类消费越多的阶段,把城镇居民按收入分成5等分,收入最低的吃肉最少,随着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数量同步增加,收入越高吃肉越多。如果进一步细分,占比在5%的城镇困难户,肉类消费水平只有20公斤,这与农民的平均吃肉水平相当。城乡人口统算,也有5%左右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家庭肉类购买量开始下降,但户外消费却有明显上升,综合起来看,吃肉最多的还是中高收入群体。有钱人吃肉多,收入增加,肉类消费也将相应增加。

  2、吃肉越多的人群,肉制品消费比例越高

  收入高的人吃肉多,吃肉多的人,肉制品消费比例大,这一现象在城乡之间、城市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全国的肉制品占肉类的10%,城市居民是肉制品消费的主力,而农村居民肉制品消费低到国家统计忽略不计的程度。

  3、进城民工肉类消费高于农民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多数是青年,不养猪照样得吃肉、甚至吃肉量比在农村时还要多,由于城市供应的集中性和便利性,为人们肉制品消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收入的增长,有利于肉制品的消费。人们吃肉的均衡性增强,也是扩大肉类消费的重要方面。蹲在城市大路边的建筑工人,手里举着两个馒头就着水煮白菜,在个体小店干活的农民工吃的也许只是米饭就咸菜,但遍布大街小巷的宾馆、饭店、小吃店的服务员和厨师的90%都是农民工,民工的主体是青年,与中年人的省吃俭用不同,而是有钱就买、有肉就吃。进城民工肉类消费水平也许还赶不上市民,但吃肉量已经高于农民。

  4、大忙人和懒人都是肉制品消费的主力

  肉制品安全、卫生、方便的特征,迎合了大忙人、有钱人和“懒人”的消费需求,有钱人容易成为懒人,真正的懒人是消费不起价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肉制品的。这里的懒人是有钱的懒人,他们是减少了厨房的家务劳动,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需要更高技术的劳动增加了收入,从而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所以说大忙人和有钱的懒人,都是肉制品消费的主力。

  (二)农民平均每天才吃一两肉

  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18.74公斤,这37斤肉,正好一天一两肉。比全国平均肉类消费水平高出10公斤的省,有贵州农民吃肉28公斤,四川、重庆31公斤,云南32公斤,广东最高为33公斤。这是2007年的数字,不是最高的,2005年全国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8公斤,包括贵州在内这几个省都是30公斤以上的水平。

  1、春节期间:农村肉类消费多于城市

  满足农民季节性消费不只是养殖者的任务,也是肉类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家比常人更知道现实市场在哪儿?高收入人群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群。春节,城里人去饭馆的逐年增加;农村还处在家宴为最高规格和普遍待客方式的阶段,春节期间,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成倍增长的感觉有,但肉制品消费还是相当少。春节正好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肉类消费起来,费工费时的麻烦,抑制了春节旺季市场的肉类消费量。当然,农民要的是货真价实的肉制品,要肉眼看得见肉。可能我们的企业家还没看上这一市场,我们的企业和技术专家还没有准备好适销对路的产品。但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多于城市,大量的城里人又有回到乡下过年的习惯,春节期间农村人口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10亿,所以说,春节期间:农村肉类消费多于城市!

  2、农民吃的猪肉占到肉类消费量的3/4

  猪肉在中国肉类生产结构中占62%至65%,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猪肉占总购买量的60%,如果加上在外就餐,实际消费的猪肉占到肉类的一半多一些;农民年消费猪肉15.6公斤、牛肉0.6公斤、羊肉0.8公斤、禽肉3.7公斤。农民吃猪肉的量占肉类消费的比重高达75.36%,2005年农民的人均猪肉消费比上年增加了2.1公斤,2006年没有增长,2007年下降。年度之间增减幅度不一,但最近25年农民的肉类消费从6公斤增加到20.7公斤,增长了14.7公斤。

  3、九省农民的猪肉消费,超过城里人的平均水平

  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家庭购买猪肉20公斤,目前已有广东、云贵川、重庆、内蒙等9省农民的猪肉消费,超过城里人的平均水平。其中四川、重庆、贵州等农民猪肉消费高达30公斤以上,超过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水平的50%。西南、湖广农民的猪肉消费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西南的农民收入并不高,但主产区的优势为当地人提供了消费的方便条件,人们肉类消费习惯得以养成,西南成为中国猪肉消费最多的区域,农民的肉类消费西南排第一,东部沿海高收入地区处在第二位,再下来是东三省,东北人大块吃肉的消费习惯和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充足,推动了中国新的猪肉产区的形成,肉类消费最低的是中部地带,尽管这里不是最贫困的地区。饮食习惯、经济收入、生产数量都是影响肉类消费的重要因子。

  (三)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共同特征

  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农村改革以来的经济成长,引起食物结构的变化,最大特征就是畜产品消费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1倍,农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2倍。

  1、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

  历史形成的畜产品主产区多是主要消费区,四川、湖南是我国生猪主产区,西南和华南就成为全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最高的区域。以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人均消费量最高的省市就集中在这里,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农民人均消费量,均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购买量。加上广东、湖南,共6个消费大省,都在全国最大的生猪主产区内,形成了一条肉类集中消费带。

  2、高收入地带成为必然的肉类主体消费带

  在东南沿海高收入地带,形成了中国又一条肉类主体消费带,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

  以上11个省市区农民的肉类消费接近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的肉类消费量必然上升。

  3.肉类消费的南北差异:个人收入多少和肉类价格高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畜产品消费的总量上,南方城镇居民猪肉和禽肉消费量最高,南方禽肉消费支出是北方的1.9倍;而牛羊肉的消费支出,北方(53元)正好是南方(27元)的2倍,内蒙、青海、宁夏和新疆4省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牛羊肉支出134元,是南方平均水平的5倍,其中人均羊肉支出(96元)为南方(6元)的16倍。新疆农民人均羊肉消费8公斤,城市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高达9.19公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以及消费结构,与城市居民消费偏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东南沿海崇尚猪肉制品,西北高原喜好牛羊风味!

  4、居民户外肉类消费比例会逐渐扩大。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1980年为19公斤,1990年为25公斤,2000年为26公斤,2003年为33公斤,九十年代城市居民肉类消费没有明显的增长,猪肉的家庭消费下降,禽肉消费增长59%,一方面说明家庭肉类消费结构在变化,城镇居民在肉类消费中,更倾向于消费蛋白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另一方面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户外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九十年代是中国餐饮业迅速崛起年代,遍布大街小巷各种档次的餐馆、饭店密密麻麻,大小城市都有美食街;同期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增长29%,肉类消费增长39%,禽肉消费增长了1倍多。

  中、德两国虽处不同发展阶段,但都是猪肉消费大国。德国每年消费240万吨的加工肉制品,其中107万吨在家里消费,其余的133万吨在家庭外消费,占一半多。我国大城市职工午饭多在机关食堂用餐,每餐多有肉,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不同于欧美一日三餐都吃肉,肉类消费一般分布在午、晚正餐,加之部分家庭晚餐户外化,确实出现一部分人群在家、在外肉类消费比例大体相当。31个省市区中的11个省市在外用餐消费多于在家肉类消费支出。其中浙江、广东、北京、上海4省市城市居民2002年在外用餐平均支出853元,占到全部食品支出的23.5%。有专家估计,目前大城市居民在外消费肉食占肉类消费总量的1/3。我们保守一点,按1/5计,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大约在41公斤上下。

  5、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城乡居民有了同等的肉类消费选择权。目前,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达到18.2公斤,恰好是1978年的3倍。而同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1倍。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仍处在低水平,由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肉类消费的增加倾向仍在继续,农村的肉类收入弹性仍然很高,要扩大肉类的消费量,需要有一个稳定上升的收入保障。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6、农民的肉类消费与城里人的差距正在缩小

  以十年的间隔期来观察,198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2.2倍,1991年为2倍,2001年是1.4倍。非常明显,农村肉类消费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

  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 单位:公斤

  年份 城市 农村 城市/农村

  1981年 20.52 9.44 2.17

  1991年 26.60 13.49 1.97

  2001年 24.42 17.37 1.41

  二、中国肉类消费处在稳步增长阶段

  中国的肉类消费大体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为第一个阶段,特征是,有什么吃什么,因为那个年代,两三亿的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也就是10公斤上下,到了1978年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也只有6公斤,城镇居民吃肉比农民多,但也只有18公斤。可见,肉类消费还没有条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农民养畜首先是保证城市供应,其实在那个时候农民也不具备肉类消费的经济能力。

  2、第二阶段

  从1990年前后畜产品真正市场化开始,中国肉类消费进入第二阶段,畜产品价格放开,消费者自由购买,到了这个时候吃肉多少取决于自己的消费购买力。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20年,还将会持续二、三十年,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都在增长,二是农民肉类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城里人,三是终究会达到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大体相当。

  3、第三阶段便是城乡居民在肉类消费上的差异基本消失,城里人与乡下人在肉类消费上的倍数关系,成为历史,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该吃多少就吃多少。这第三阶段距我们很远,但主要特征是农民吃肉多于城里人,体力劳动者吃肉多于脑力工作者,也就是中国肉类消费相对稳定的时候。

  三、中国肉类消费大趋势

  1、中国肉类消费的阶段性目标:是每人每天多吃一两肉

  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期。最近这20多年,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1倍,农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2倍。城里人一日三餐每顿1两肉,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每天消费2两肉,达到今天城里人的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每天多吃1两肉,这是国人肉类消费的阶段性目标。

  2、人均每天消费2至3两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

  农村先富起来的1亿多人和城市高收入人群,人均肉类日消费水平,现在已经分别达到2两和3两。未来若干年,城乡居民人均年肉类消费,将由现在的33公斤和20公斤会上升一个台阶,还难以达到富裕人口今日的消费水平,但还是会逐年向每日2两或3两的肉类消费水准逼近。

  3、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农民全年吃肉20公斤,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猪肉20公斤、购买肉类33公斤,加上在外消费,城里人吃肉在40公斤以上,中国台湾省人均肉类消费已经是87公斤,首都北京城镇居民人均肉类60公斤,其中20%的高收入人群高达70公斤。农民在中国是多数,而且多数农民还不富裕,收入不高,现实购买力不强,吃不起肉的农民还不少。农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只是城里人的一半,迟早会有一天,农民的吃肉水平会跟城里人一样高,也就是说,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4、早餐应该吃点肉

  早餐对于保持人一天的精力来说,非常重要,早餐应该吃点肉!零早餐和素早餐,都会损伤大脑。早餐应该吃点肉,大力开发方便肉食品,并希望能加上“早餐营养肉”的字样,以引导人们早餐多消费这类产品,解决人们早餐吃肉不方便的问题。

  5、关注主体人群消费,是增加肉类消费总量的途径

  社会上各种慢性病人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几乎人人皆知,而中年人、正常劳动力,每天吃多少肉比较合适,几乎无人说得出、说得准。

  美国肉类消费最多的人群是中青年,美国中年男性消费猪肉的量最高,为人均年度消费新鲜猪肉30磅、加工猪肉46磅以上,合计超过76磅。而中国目前的人群肉类消费量,则恰好相反,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也会形成那样的格局。资金可以扶贫、教育可以扶贫、营养也能扶贫。

  6、肉类总产量第一,并不是吃肉太多

  中国的畜产品总量是世界第一,但由于人口数量太大,一旦平均到每个人,排队就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了。从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人均每天家庭消费还不到2两肉、两天吃1个鸡蛋;农民平均每天才吃1两肉、5天才吃1个鸡蛋。奶类的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城镇居民年人均奶类消费也只是20多公斤,大城市也就30公斤以上,农民才2公斤。中国除了人口是世界第一,别的什么第一、第二,尤其是肉类、畜产品万不可盲目乐观。

  中国肉类生产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色,肉类消费与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高收入地带也是肉类主体消费带。农村肉类消费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收入越高的人群,肉类消费量越多,质量也好一点,中国肉类消费的阶段性目标是每人每天多吃一两肉。什么时候,农民和城里人吃肉一样多,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吃肉多,那才是我国肉类消费进入佳境的时候!

  相关文章
  • 验证码:
返回顶部

技术服务:0731-86125880(刘教授) 84617366(张教授)84680800(蒋老师) 营销服务:0731-84693800(黄经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意见与投诉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 绿叶公司 湘ICP备05014760号